首页

女奴闻脚

时间:2025-05-29 17:25:31 作者:百名海归创业者相聚上海黄浦 助力打造全球科创高地 浏览量:76673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上的这一幕美好,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现了!

  荆州是麋鹿的故乡,今年麋鹿产仔季,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498头小鹿出生,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湖北石首麋鹿数量已增至3800多头,是全球最具规模与活力的野生麋鹿种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范例”。

  从长远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

  ——2023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南昌市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关注长江生态环境,他多次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

  麋鹿种群成长壮大的背后,正是湖北开展系统保护、流域共治的缩影,更是湖北“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的生动体现。

01

勠(LU)力同心

“立规之地”弹出“绿色音符”

  在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座拥有5个展厅、1800平方米展示面积的长江麋鹿馆正在兴建。今年10月份,这里就能开始试运营,接待游客和研学团体,届时还会开放实验区让公众近距离观看麋鹿。

  生态保护是一场没有止境的接力,从在本土消失,到回归和复壮,麋鹿走过了一个多世纪。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的命运折射了生态环境的变迁和发展。麋鹿的“失而复得”,其根源正是荆州市为这一濒危物种腾地、让地的生态守护。

  如今,越来越多的“长江精灵”活跃在荆楚大地,它们见证了今日长江,在保护与发展中浩荡前行的“身影”。

  一张蓝图绘到底。在沿江省市中,湖北率先编制《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从源头上立起生态优先的“规矩”。

  一路攻坚不停歇。2018年,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打响”,湖北“点对点、实打实、硬碰硬”打好沿江化工关改搬转等各专项战役。沿江1公里范围内,118家化工企业全部关改搬转。

  全省共下一盘棋。2023年,《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成为“治荆楚必先治水”的最新指引。规划纲要锁定全省3个一级流域、16个二级流域,将安全管控的负面清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正面清单,严控到每一条河流。

  一手抓保护、一手抓发展。湖北积极把生产、生活、生态统筹起来,让母亲河流淌在绿水青山间,长江湖北段连续5年全线水质达到Ⅱ类,绿色低碳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02

一路(LU)前行

“长江精灵”见证一江碧水

  “快看,好多江豚!”近日,在石首长江公路大桥下野餐的市民们遇上了一群“微笑天使”江豚,它们时而结伴潜水,时而跃出水面。

  被称为“微笑天使”的江豚,是长江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其性格活泼、好动,近年来在长江湖北段频频现身。

  去年4月25日,4头来自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江豚被分批放归长江,这是我国首次开展迁地保护长江江豚野化放归工作。1年多来,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通过人工、无人机、定位追踪系统等多种途径监测发现,4头长江江豚已经完全适应和融入了野外生存环境,它们现在非常合群。

  如今,“微笑天使”江豚种群数量止跌回升,已达到1249头,“水清岸绿、江豚逐浪”的美景成为常态。

  江豚的“止跌回升”,映射着湖北长江生态越来越好。湖北以流域综合治理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突破传统空间观念,加强流域区域之间的协同协作、联保共治,统筹考虑单元内水、气、土、固废污染治理等多种因素,整体谋划、系统治理、协同实施、全域推进。

  2023年,湖北长江干流、汉江干流、丹江口库区及主要支流总体水质为优;全省生态质量指数(EQI)为70.41,生态质量等级稳定在一类。一幅充满生机、绿意盎然的生态画卷,在荆楚大地徐徐展开,见证一江碧水展新颜。

03

炉(LU)火纯青

美丽经济开始“拔节生长”

  一尾在江海间洄游了1亿5千万年的鲟鱼“上岸”后,引得碧水复来,产业蝶变。

  鲟鱼养殖是宜昌清江流域的特色产业,20多年前,宜都高坝洲库区,密密麻麻的网箱养殖,让清江生态一度失守。如今,拆网箱不拆产业,清江鲟鱼开启“上岸之路”。每天有超过1万罐鱼子酱,从宜都发往全国乃至欧美和中东的米其林餐厅。

  治理是手段,发展是目的。只有把保护与发展结合起来,使绿水青山成为生产要素,才能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十堰,依托一库净水,打出了“武当山”中高端饮用水品牌,将“中国好水”卖向全国。6条水饮料生产线,全面投产后年产能预计达5000万箱、创造产值10亿元。丹江口库区已成为农夫山泉、华润怡宝、康师傅等一线水企必争之地,十堰千亿绿色食品饮料产业集群正临江崛起。

  在荆州,聚力荆江文旅发展,不断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聚智打造“麋鹿”文化IP。新上映的电影《奔跑吧,麋鹿》以小切口、正能量、大情怀关照现实,生动演绎了长江故道上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生态图景,绿色与暖色交融,阳光与温情交织,是集时代意义与地域特征于一体的优秀文艺作品。

  当前,湖北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重塑发展方式、以低碳转型提升生态颜值。绿水青山成为生产要素,绿色产业和清洁能源体系加快形成,绿电装机占比达到65%。湖北以全国第22位的能耗强度支撑了第7位的经济总量。

  新质生产力成长壮大——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以“1家国家实验室+10家湖北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477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主体的科技力量矩阵加速形成,29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明显进展。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全省以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为骨干的“51020”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三大产业今年有望达到万亿规模。

  在流域综合治理焕新中,湖北经济总量跨越5万亿元大关,绿色成为湖北和谐发展的壮阔底色。

  奔跑的麋鹿,雀跃的江豚、翱翔的白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构成,也是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秉持“保护即发展”的核心理念,湖北正以壮阔激昂的旋律,奏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出品人:王彬

  总监制:岑卓

  监制:洪燕

  编审:梁延 康耀方 林如峰

  统筹:罗峰

  记者:邹敏

  视频:冉傲

  美编:蒋艳

  图片:熊铭(石首台)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没砸到人也可能也构成犯罪!高空抛物如何追责?

保护“海岸卫士”红树林,科研工作者倾注大量心血。在下潭尾红树林公园,高低错落的红树林生机盎然。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卢昌义深耕红树林研究与保护40多年,发明的“筷子苗”专利技术让幼苗成活率提升到90%以上。在几乎消失20多年后,85公顷红树林在此“重生”。

李强会见老挝国会主席赛宋蓬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各式各样的“AI”作为生活、工作辅助工具出现在民众生活中。同时,主打情感寄托、陪伴的赛道也异军突起,成为不少用户的“心头好”,把“AI”当作朋友甚至恋人,放心大胆地分享自己的心情、日常。为什么如今越来越多人愿意沉浸在虚拟社交中?长期“与世隔绝”,沉迷“赛博”社交会有何影响?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杨予頔)

坦桑尼亚前外长:中国将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更大作为丨三中全会·世界观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董强通过追溯“衡”字的词源,分析了中西方不同文化对“衡”的理解的细微差别。他表示,希望青年学者们藉此更好认识中国与世界不可分割的关系,也更好了解中国的重要角色。“正因存在不确定性,我们更需要探索与讨论;正因存在颠簸,我们更需要均衡。”

32名港澳台大学生在南方电网完成实习

九曲黄河“斗水七沙”。破解水沙关系不等式,小浪底水利枢纽是关键一环。“小浪底水利枢纽控制黄河流域面积的92.3%,控制91.2%的黄河径流量和近100%的黄河输沙量。工程通过在合适时机下泄河水,制造大流量过程,加大水流对河道冲刷力度。”李鹏说,“可以说,小浪底水利枢纽让黄河调水调沙成为可能。”

台青深耕大陆18载:让更多大陆同胞吃到台湾美味糕点

“我们通过气雾栽培,包括对设施农业的精心打造,因为这些科技手段的运用,我们才可以在这个炎热的季节依旧向市场上供应生菜、圣女果这类春秋季才能吃到的蔬菜和瓜果。”雾耕科技农业示范园总经理于翔介绍。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